当前位置: 首页 > 冬夏令营 > 励志心灵

励志心灵教育

时间:2015-05-08 来源:巨峰成长营 浏览次数:2358

  在日益激烈的学习、工作及生活环境中,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“幸福、健康、快乐”已经成为了大家不断追求的目标。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实际差异,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会不断增大,所以很难坚持学习,导致厌倦感、自卑感、无助感的产生。因此,有必要加强认知训练。加强情感和意志教育,将身、心、灵三者结合起来,采取“综合治理”的措施,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;让学生在体谅父母、老师艰辛的同时,使学生学会独立成长,承担家的责任。在取得进步的基础上,正视困难、克服挫折、战胜自我从而带来愉悦感和成功感,这样就能够使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。据分析,10到16岁是励志心灵培训的黄金时期,错过就很难弥补过来,所以教育孩子不能等。


亲子感恩活动

  通过亲子趣味游戏及心理引导,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和相互理解,相互包容,相互支持的默契,感受关爱和被关爱的幸福,从而使受训者学会换位思考,承担责任,勇于担当,促进校园、家庭和谐健康发展。



解压抗挫培训

  在培训活动中模拟人生各种挫折与困难甚至生死抉择,通过训练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,从而使受训者适应生活,接受挑战,学会珍惜生命,勇于面对人生一切困难与挫折。


中小学生自杀多为一时冲动根源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


  目前,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。根据搜集的2013年全年中小学生自杀案例79例,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《教育蓝皮书》中指出,中小学阶段自杀率最高为初中,学生自杀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。

  尽管“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”在中国自杀研究中是个常见的命题,然而《教育蓝皮书》指出,中小学阶段男生自杀现象却较为突出,比例高于女生;比照年龄和年级,能够发现从小学6年级开始,自杀率开始攀升,其中初中最高,高中次之。

  从自杀意愿来看,留有遗书的中小学生几乎都表现出对生命和亲情的眷恋、对死亡的恐惧,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,是当时压力下的瞬间意志力崩溃或一时冲动。从时间上来看,中小学生上半年的自杀率高于下半年,其中4至6月份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高峰期;季节固然是一个影响因素,但学期学业的影响更为关键:暑假的2例自杀均与暑假补课有关;50例的自杀案例(63%)发生在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较强的下半学期;另外,“开学日自杀”有3例。从地点和方式上来看,36.5%的自杀案例发生在学生家中或所在的小区,30%发生在学校;58%的自杀案例为跳楼,20%为服毒;可见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,过程短暂。

  从自杀成因来看,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国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,包括师生冲突、家庭冲突、学业压力、相约自杀四个主要类别。这类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意志力被耗尽而失控,根据意志力损耗的原因可分为两类:一类为崩溃之死,由于学习压力自我耗损,导致突发自杀或者蓄谋自杀;一类为羞辱之死,在他人的言语暴力和身体暴力下自我耗损到一个极致,以致自杀。由学业压力导致的自杀基本上属于崩溃之死;很多师生冲突导致的自杀案例基本上属于羞辱之死。这两类自杀案例占搜集到的2013年所有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92.7%.《教育蓝皮书》指出,中小学生的自杀并不是个体单纯的心理脆弱,根本原因还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。如师生冲突类中,在分数指挥棒下,老师被“成绩指标”压迫,导致教师的压力焦虑症,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,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;家庭冲突导致的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,首要因素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。


责任教育

  学会担当,尽好自身责任,积极分担家庭、社会、国家责任。



心理辅导

  心理专家问答辅导,提高心理健康水平。

相关阅读: